回新聞公告
喝茶關健康什麼事? | 元氣網
[ 2018/7/27 上午 09:38:39 ]

喝茶文化發源自中國,時至今日,不管中西方都產茶也愛喝茶,投入飲茶研究者也多。不少科學實證,喝茶可抗老化、防失智、提升免疫力及預防癌症等。

■飲茶,關健康什麼事?

長期投入臨床飲茶研究的成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吳至行指出,飲茶研究多是利用綠茶萃取,找出最有效益的茶多酚濃度,進而調查動物的腫瘤是否減少或消退,或對其他健康狀況有無正面影響。他提醒,研究均是以「熱茶」為主,而非冷泡茶、隔夜茶或冰涼的泡沫紅茶。喝其他類型的茶雖沒壞處,但無法肯定有無好處。

不少科學實證,喝茶可抗老化、防失智、提升免疫力及預防癌症等。 

不少科學實證,喝茶可抗老化、防失智、提升免疫力及預防癌症等。

1 增加骨質密度

吳至行表示,成大團隊2000年發表飲茶習慣及骨密度的研究調查,發現有喝茶習慣且喝十年以上的民眾,骨密度比一般人多出2%到6%,據此推估有助減低骨折機會。他說,骨密度增加不簡單,但失去很容易,雖然茶含有對骨質不利的咖啡因,但茶同時含黃酮素及茶多酚等,能抑制骨質流失、促進細胞活性。

2 降低血壓、血脂

成大團隊也曾分析茶及健康的關聯,發現喝茶愈多的人,血壓、血脂及膽固醇濃度都比少喝茶的人低,喝茶愈多,效益愈好。

3 改善血糖、尿酸

喝茶可改善血糖代謝、減少尿酸生成,糖尿病及痛風患者可多喝茶。

4 平衡口腔菌種

茶含有氟化物,用茶漱口可維持口腔的菌種平衡,有抗發炎及殺菌作用。

5 抑制幽門螺旋桿菌

有研究發現, 兒茶樹成分能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,喝茶對消化性潰瘍有間接幫助。

6 降低脂肪比率

長期喝茶者的身體脂肪比率較低,比不喝茶的人少二成,腰圍也少2%。但中壢天晟醫院營養師潘璿凱提醒,茶所含的兒茶素及 單寧酸具收斂性,於味覺上具消除油膩感的效果,但不會使油脂消失。且雖然兒茶素能抑制脂肪合成、促進脂肪氧化分解,但搭配運動才能真正達到控制體重目的。

■發酵與未發酵茶,誰好?

茶可依發酵程度分類,包括未發酵的綠茶、半發酵的烏龍茶及全發酵的紅茶。

兒茶素含量 綠茶大勝紅茶

潘璿凱表示,發酵程度愈高,兒茶素含量會因氧化關係而愈少,轉化成茶紅素及茶黃素,假設綠茶的兒茶素含量是100%,烏龍茶約42%,紅茶約18%。

吳至行表示,可見愈經發酵的茶,對健康的效益愈少。不過潘璿凱說,發酵茶具特有風味及口感,且茶紅素及茶黃素同屬黃酮類化合物,仍具保健功效。

至於老人家愛喝的普洱茶,屬於後發酵茶,也就是發酵後再堆放。吳至行說,普洱茶性溫潤,對胃的刺激最低,雖有古書曾提及喝普洱茶對健康有效益,但目前未有科學研究實證。他提醒,普洱茶因堆放關係易生菌,一定要用熱水煮滾代替沖泡。

■喝茶,也有NG的時候?

茶所含的單寧酸雖有抗氧化作用,吳至行提醒,單寧酸攝取過多會造成胃黏膜刺激,喝茶非完全無缺點。

單寧酸過多 刺激胃部

潘璿凱解釋,單寧酸又稱鞣酸或鞣質,是植物組織中具顯著生理作用的含氮鹼性物質,當大量攝取,易與胃中的蛋白質作用,凝固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澱物質,進而導致腸胃蠕動減緩、影響消化,並會影響蛋白質、鐵質及鈣質吸收。尤其是喝濃茶,容易一次攝取太多單寧酸及咖啡因,導致胃部不適。

影響鐵質吸收

吳至行說,喝茶最大的影響就是鐵質吸收,營養健康均衡的人可以飯後一杯茶,但容易貧血的人及孕婦喝茶前,都應慎思而行。潘璿凱也提醒,有研究指出,綠茶會干擾葉酸代謝,孕婦應留意,避免大量飲用,以免影響胎兒發育。

此外,綠茶含微量維生素K,可能與抗凝血藥物產生交互作用,都應注意。

怎麼喝茶最好?

別泡久 熱熱喝 健康效益不漏失

吳至行表示,飲茶研究中的動物實驗,標準做法是取15公克綠茶萃取,再泡製成250毫升。想讓喝茶達到最大健康效益,他建議每天喝500毫升,約2個馬克杯的量,茶的濃度以浸泡2分鐘為宜,若是喝淡茶,最多一天可喝1000毫升,「再超過就不建議了。」

吳至行強調,茶葉絕對不能浸泡太久,他曾仔細分析,發現茶可含數千種以上物質,好物質能在沖泡的前2分鐘釋出,浸泡久了反而會釋出負面成分。且茶應該熱熱喝,一旦變涼氧化,健康效益就打折。他建議上班族可用有附濾網的保溫瓶泡茶,讓茶保溫慢慢喝。

為了避免影響腸胃道的消化吸收,建議餐前避免大量喝茶或以茶佐餐,飯後也別馬上喝茶。最佳喝茶時機應是飯後2到3小時最佳。

有些人茶喝不完,放隔夜再喝。潘璿凱表示,一旦儲存不當就易孳長細菌,但基本上只要將茶葉取出、適當保存,飲用隔夜茶並無不妥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6037/23790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