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[
2019/2/16 上午 11:23:18 ] |
|
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網站報導,除了台灣料理的吃貨之外,以前很少有人品嚐過這道佳餚,不過幾年前情況丕變。自從2009年在 紐約 街頭出現後,各地現在都有刈包店冒出。 美國廚師大衛.張(David Chang)2004年將刈包放進他的Momofuku連鎖餐廳菜單前,刈包在亞洲以外地區鮮為人知。 直到台灣移民之子「刈包小子」黃頤銘2009年在紐約市開Baohaus餐廳,刈包在美國的地位就此確立。 從此以後,刈包蔚為一股飲食風潮,在世界各地打響名號,儘管外國人有時候會把台式刈包和日式刈包搞混。 刈包最新的成功典範發生在英國 倫敦 。 倫敦刈包店Bao共同創辦人鍾承達告訴CNN:「當我們開始在倫敦開店時,大家要不把台式刈包與日式刈包搞混,要不以為是大衛.張的刈包。」鍾承達、張爾宬和鍾慧婷2014年在倫敦創業開店。 起初開在倫敦一處街頭小吃市集、只有6個座位的Bao,如今在倫敦擁有4家裝潢時尚的分店,每家店外通常都有排隊人龍。 鍾承達說:「當時甚至存在台式刈包與日式刈包的爭論。但現在沒有人記得這些,大家都只說包!」 鍾承達表示,刈包受歡迎的部分原因跟它帶有興旺意涵的文化連結有關,因為它外型活脫是個白色小錢包。 他說:「對台灣人來說,我想它可能不是市場裡的超級巨星,因為大家通常會爭相購買鹽酥雞或是蚵仔煎。但它絕對有惦惦吃三碗公的魔力,以致拿它當午餐、放學後點心或是宵夜,通通都可以。」
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網站報導,除了台灣料理的吃貨之外,以前很少有人品嚐過這道佳餚,不過幾年前情況丕變。自從2009年在 紐約 街頭出現後,各地現在都有刈包店冒出。 美國廚師大衛.張(David Chang)2004年將刈包放進他的Momofuku連鎖餐廳菜單前,刈包在亞洲以外地區鮮為人知。 直到台灣移民之子「刈包小子」黃頤銘2009年在紐約市開Baohaus餐廳,刈包在美國的地位就此確立。 從此以後,刈包蔚為一股飲食風潮,在世界各地打響名號,儘管外國人有時候會把台式刈包和日式刈包搞混。 刈包最新的成功典範發生在英國 倫敦 。 倫敦刈包店Bao共同創辦人鍾承達告訴CNN:「當我們開始在倫敦開店時,大家要不把台式刈包與日式刈包搞混,要不以為是大衛.張的刈包。」鍾承達、張爾宬和鍾慧婷2014年在倫敦創業開店。 起初開在倫敦一處街頭小吃市集、只有6個座位的Bao,如今在倫敦擁有4家裝潢時尚的分店,每家店外通常都有排隊人龍。 鍾承達說:「當時甚至存在台式刈包與日式刈包的爭論。但現在沒有人記得這些,大家都只說包!」 鍾承達表示,刈包受歡迎的部分原因跟它帶有興旺意涵的文化連結有關,因為它外型活脫是個白色小錢包。 他說:「對台灣人來說,我想它可能不是市場裡的超級巨星,因為大家通常會爭相購買鹽酥雞或是蚵仔煎。但它絕對有惦惦吃三碗公的魔力,以致拿它當午餐、放學後點心或是宵夜,通通都可以。」
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網站報導,除了台灣料理的吃貨之外,以前很少有人品嚐過這道佳餚,不過幾年前情況丕變。自從2009年在 紐約 街頭出現後,各地現在都有刈包店冒出。 美國廚師大衛.張(David Chang)2004年將刈包放進他的Momofuku連鎖餐廳菜單前,刈包在亞洲以外地區鮮為人知。 直到台灣移民之子「刈包小子」黃頤銘2009年在紐約市開Baohaus餐廳,刈包在美國的地位就此確立。 從此以後,刈包蔚為一股飲食風潮,在世界各地打響名號,儘管外國人有時候會把台式刈包和日式刈包搞混。 刈包最新的成功典範發生在英國 倫敦 。 倫敦刈包店Bao共同創辦人鍾承達告訴CNN:「當我們開始在倫敦開店時,大家要不把台式刈包與日式刈包搞混,要不以為是大衛.張的刈包。」鍾承達、張爾宬和鍾慧婷2014年在倫敦創業開店。 起初開在倫敦一處街頭小吃市集、只有6個座位的Bao,如今在倫敦擁有4家裝潢時尚的分店,每家店外通常都有排隊人龍。 鍾承達說:「當時甚至存在台式刈包與日式刈包的爭論。但現在沒有人記得這些,大家都只說包!」 鍾承達表示,刈包受歡迎的部分原因跟它帶有興旺意涵的文化連結有關,因為它外型活脫是個白色小錢包。 他說:「對台灣人來說,我想它可能不是市場裡的超級巨星,因為大家通常會爭相購買鹽酥雞或是蚵仔煎。但它絕對有惦惦吃三碗公的魔力,以致拿它當午餐、放學後點心或是宵夜,通通都可以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