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登山知識】什麼是LNT無痕山林?七大準則一次看懂!
Knowledge • May.28 2020
Hi!大家好,我們是卡波!今天想跟大家分享「無痕山林運動」(LNT=Leave No Trace)。目前無痕山林的概念在台灣還沒有很普及,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? 因為過去的登山經驗,從初階的合歡北峰,至有難度的大小劍紮營點-油婆蘭營地,都充斥著人們從都市帶入山林的垃圾。這些垃圾已經帶給台灣山林很嚴重的環境破壞,因此希望可以撰寫完整的LNT文章,分享給更多人知道。
【1秒鐘工商時間】文章開始前邀請各位讀者加入我們的社群頻道,給予我們鼓勵,謝謝!
v加入卡波 Facebook 粉專
v追蹤卡波 Instagram
v訂閱卡波 Youtube 頻道
必看:【合歡山行程】合歡北峰單攻。下山爽泡野溪溫泉
必看 【雪山行程】雪山主東峰兩天一夜│初學者首登百岳推薦
讓我真正開始意識到LNT無痕山林,是2019年7月我跟陳先生去日本爬槍岳表銀座縱走的時候。我們實際上在山上爬了四天,不誇張沿路幾乎連一張衛生紙、一張糖果紙都沒有看到,且此條路線有多達十多間的高山山屋,這些山屋裡面也有販賣機,但有在山屋內設置立牌,鼓勵大家將垃圾自行帶下山。所以垃圾桶僅收回收罐頭,不接受一般垃圾。
反觀台灣的山屋廁所,即便已經貼了提醒標語,仍可以在糞坑裡看到一堆隨手丟棄的衛生紙…..
我認為日本的登山文化相較台灣成熟,即便是平日都很熱門的登山路線,大家也懂得維持山林與人類之間的平衡互相尊敬,很希望未來台灣也能有更成熟的登山文化,不僅是登山環境大家懂得將不屬於山林的物品帶下山,更是山友與山友之間的尊敬與體諒。
無痕山林,顧名思義就是「不留下任何痕跡在山林」,大部分的認知就是人為垃圾,但其實無痕山林(LNT)有更深遠的含義與準則定義,以下會跟大家分享七大準則。那如果看不下去的山友們,請務必一定要記得「垃圾不留山林」,並且多多分享這個觀念給身旁的山友們!
以下無痕山林七大準則,是參考「台灣山林悠遊網」,我會做整合並加入個人經驗與想法分享。
在進入自然環境前,事前規劃與準備是基本的。不管是跟商業團還是自組團, 針對前往的路線做事前規劃是很重要的,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意外會發生,當意外發生的時候只有自己能救自己。
做好登山規劃,意指不管是跟商業團抑或是自組團,都需要對即將踏上的登山路線有所了解。當你對路線有充分了解的時候,才能即時做出相對應的措施。
事前能夠做哪些準備包含「做好登山計畫」、「衣物及裝備的考量」、「食物的準備」、「隊伍的組成及風險管理」。
photo by basecamp
1.下載GPX離線地圖:有了GPX離線地圖,可以確保自己走在「正確的航跡上」,減少迷路的可能性。以前我剛登山的時候,都有「隊友去過阿,跟著隊友走就對了」的念頭,鮮少對登山路線做功課,但登山久了以後,發現時不時會看到社團或新聞有「隊友落單迷路」、「登山迷路警消救援」..等資訊,因此隨時下載GPX離線地圖,也是一種對自己性命的保障。
離線地圖可至hiking book或健行筆記等網站搜尋下載
相關新聞:4個家庭登塔曼山2家迷路 桃園搜救隊18小時全找回
2.蒐集健行路線的相關資料:事前上網查閱健行路線的遊記,有助於判別會遇到的地形及狀況。健行路線會遇到的路況有百百種,像有些郊山需要拉繩攀爬、有些百岳會行經斷崖,如果沒有事前上網做相關功課,便貿然答應朋友爬山,不僅與自己期望會有所落差,也有可能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。
然而攀登過夜行程,也需要特別注意水源,像如果多天沒下雨,山屋可能就會缺水,這時候就需要背水上去。通常可以至國家公園的粉絲專頁,或是在登山社團發文詢問近期有登山山友水況如何。
3.衣物及裝備考量:高山天氣變化大,沒有攜帶適合的衣物與裝備,等同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。剛開始登山的朋友,想必會對於穿著很困擾。由於高山天氣變化大,因此「洋蔥式」的穿著是很重要的,完全無法一件衣服打天下,像是只帶一件單薄的T-shirt或是一件牛仔褲就要去爬百岳,只要一下雨,你就有可能因為失溫而喪命!
以我自身舉例,我登山都會攜帶羊毛衣(吸濕排汗)、羽絨衣(保暖)、軟殼衣(視情況攜帶,可行進間穿著)、風雨衣(下雨可防水在雨中行走)、登山褲(吸濕排汗)、綁腿(下雨防止鞋襪濕掉)、羊毛襪(保持雙腳溫暖)、保暖手套(保持雙手溫暖)、羊毛帽(避免吹風高山症)。且也會穿一備一,多準備一件褲子衣服及襪子,避免身體濕了可以替換(比如說不小心掉到水裡?)
推薦閱讀:登山健行時的洋蔥式穿法
相關新聞:爬玉山「只穿薄外套好冷」連環叩…救援隊身心俱疲網罵翻
4.食物準備:依據行程所需熱量,攜帶適當的食物,切勿貪心帶太多遺留在山上。
剛開始登山初期,有時候一團大到10幾20人,也是一起煮。共煮有個風險是,你很難抓剛好的食材數量,因為每個人想吃的料不同、量也不同,往往會有剩的廚餘你要背下山。所以後期揪團去爬山,我們都喜歡各自準備,歡迎互相分享。以2-4人一組為單位準備食物,如果你吃膩了,再互相交換分享,量也較好控制。另外建議食物、果皮、垃圾..等,可以攜帶密封夾鏈袋鎖住氣味,才不會被山上的動物給叼走,影響他們的飲食習慣。
推薦閱讀:【登山食物】登山行進間吃什麼行動糧?
5.隊伍的組成及風險管理
隊伍組成概念我認為滿重要的,因為社群蓬勃且並不是每個人身邊都有可以爬山的朋友,所以大部分的人可能也都是透過網路揪團就一起去爬山。但這就會有一定的風險,要如何降低風險有以下幾種方式:
如果可以的話,盡量以小團制為主,也可降低吵雜的音量及對環境生態的影響。如人較多盡量分小隊活動及分算休息區。
踐踏會破壞植被的生長,並造成土壤侵蝕與地表的流失,因此請在已規劃好的步道及宿營範圍內活動,避免破壞步道及營地周邊脆弱的植物及地表;不走捷徑,並儘可能留下最輕的足跡。
備註:在山上隨身攜帶軟墊有點困難,我認為可以使用落葉替代
備註:穿著鞋款應視行程而定
備註:我認為這點有點難度,因為當一個地方人太多,自己可以做到,但不能免強別人移去其他地方。
不當的遺留垃圾一直是個很大的問題,我甚至在合歡北峰上撿過使用過的氧氣瓶、在小溪營地及油婆蘭營地看到滿地遺留的衛生紙,至今令我印象深刻。
我一直在想海洋裡的生物已經遭受污染,海龜、鯨魚的遺體打撈起來剖腹都是一堆垃圾,會不會有一天這樣的生態浩劫也延伸到山上?發現在路邊死了一頭山羊,剖腹後發現體內都是煙蒂。
1.帶出所有攜入的物品
相關新聞:雪山翠池山屋外滿地菸蒂 山友痛心
相關新聞:驚!台灣每年平均發生41起森林火災,文中表示發生 火災最大宗原因是人為用火不慎 ,顯示多數森林火災仍是可避免的。
不要掩埋垃圾,因為野生動物會翻出它,或在風吹雨淋後,垃圾會外露。建議攜帶塑膠袋去裝自己跟別人的垃圾。避免沿途留下人為的痕跡及記號,可使用地圖、指北針或衛星定位儀來定位定向,取代沿路的路條,太多的路條除破壞景觀,也可能限制樹木的生長與健康。
2.排遺的處理方式
我自己爬山三年多真的很少在山上大號,只有奇萊主北跟南湖大山兩次,但這兩次剛好山上都設有廁所。如果沒有廁所的話,山友通常會自備「貓鏟」,在想要大便的時候用貓鏟挖出貓洞,在洞裡排遺,土壤中的微生物會分解大便。
在排遺前的地點選擇滿重要的, 選擇偏僻、不要太接近營區且遠離水源 的地點,用小手鏟挖掘深約15-20公分的洞,過程中請依土壤層大致分上、下層擺放,掩埋時再依序回填。
推薦文章:【戶外Fun小物】貓鏟
儘可能保持造訪地點的原始風貌,不任意改變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,也不取走任何物件,像是摘取路邊野花。這裡也建議背包、帳篷、靴子及鞋底保持乾淨,因為也許這些泥巴土壤可能會夾帶種子或動植物。
photo by柯玟曲
我也有參與過在野外生火過,幫忙朋友找乾木柴在野外生火,那時還不清楚無痕山林的觀念,也不知道生火可能會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。我也想過為什麼在野外不能生火?古人在不發達的時代不也是鑽木取火嗎?為什麼我們不行。但換個角度想,古人鑽木取火是因為他們沒有比較高的技術與科技,而 當我們有更好的工具及方式,可以維護大自然,何樂而不為 ?在山上我們可以使用爐具,不僅煮東西很快、輕鬆也不會留下炭火痕跡或燻黑的石頭。如果真的要生火取暖,我覺得也可以使用焚火台,不使火焰與土地作直接的接觸。
推薦影片:2/3-4雪山369山林大火真實影像紀錄
圖/daniel196040
自然環境是各種生物的家,應尊重並儘量不影響牠們的生活與習慣,不餵食、不破壞、不侵犯,讓牠們可以在山林裡繼續繁衍、茁壯。
請留在步道、平台上或更遠一些的觀察區,以望遠鏡、長鏡頭相機觀察,如果動物對於你的出現有所抗拒或驚嚇,請再離牠更遠些。愈大型的隊伍愈容易對環境造成影響、傷害,並驚擾周邊的野生動物,所以請儘可能讓隊伍規模小一些,或分成小組,將對環境、野生動物的影響減至最低。
2.與野生動物的互動
前陣子加羅湖因登山客過於吵鬧,在登山靠北大小事的社團鬧得不可開交,甚至有山友被肉搜出來。登山是個很享受的運動,在享受山林帶給我們喜悅的同時,也請大家務必要互相尊重,才不會雙方都覺得很掃興!
避免使用太亮的燈(夜晚)、收音機、電子遊戲和其他干擾設備,或選擇使用耳機。 儘可能降低音量,避免太吵雜的戶外活動,尤其在夜晚和偏僻的地方,更要顧及其他使用者的感受。
以上就是這次對無痕山林觀念的分享,希望大家會喜歡,也多多分享給所有登山的好朋友喔!
如果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至我們的粉絲專頁或IG小盒子私訊我們,都會抽空立即回覆,也歡迎追蹤我們給予我們更多文章創作的鼓勵:)